胸中痞□,气上冲喉不得息,是邪入里未深而在胸中,必胸中素有寒饮之所致也。此云胃中不和,以其未经误下而致空虚耳。
魏荔彤曰:前以桂枝解肌者,和其卫而时发热之热止;此以桂枝发汗者,和其卫而常自汗之汗止。仲景言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欲得按者,乃形容汗多亡阳之象也。
伤寒表不解,则麻黄可以发;中风表不解,则桂枝可以散。又曰:便□与燥屎不同。
然既无三阳之证实,又非三阴之虚证,惟热与气结,壅于胸腹之间,故宜栀子枳朴,涌其热气,则胸腹和而烦自去,满自消矣。方有执曰:脉缓即下文阳浮而阴弱之谓,言既有如首条所揭之太阳病,加之发热,汗出,恶风而脉缓者,则其病乃是触犯于风所致,故名中风。
伤寒脉浮,发热无汗,其表不解,不可与白虎汤;渴欲饮水,无表证者,白虎加人参伤寒之邪,传入阳明,脉浮,发热无汗,其表不解者,虽有燥渴,乃大青龙汤证,不可与白虎汤。五脏更相平也,一脏不平,所胜平之,此之谓也。
今脉浮身有微热而渴,乃表邪未得全解,故用五苓,借桂枝之辛散,和肌表以解微热也。客有病痞者,积于其中,伏而不得下,自外至者,捍而不得纳,从医而问之,曰∶非下之不可。